云顶集团_4008com云顶集团『官方检测』

line
欢迎来到云顶集团官网!!!
研究生教育
快速导航
 学工概况 
 团建风采 
 学生组织 
 就业信息 
 校友足迹 
 校友活动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咨询电话
024-24694351
Position: 首页 > 学生工作 > 校友足迹 > Content
校友王江平-----交科院技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总经理
2018-09-17   审核人:

校友简介:

王江平,19987月毕业于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交通土建工程专业,现为正高级研究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数据技术创新团队和卓越项目团队负责人,交科院技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总经理。

简历:

1994.09-1998.07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交通土建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8.09-2001.07 长安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1.05.08  入职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2001.08-2006.06 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2006.06-2011.05 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副主任,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2013.10-2016.07 研究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2016.07-现在 研究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数据技术创新团队和卓越项目团队负责人,交科院技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总经理

校友故事:

一、 初心,在东北萌芽

1994年,对于改革开放春风不断蓬勃发展的中国交通来说,这是极具特殊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一版交通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

交通部办公楼在长安街上建成。

京津塘高速公路设计被评为改革开放以来对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全国最佳工程设计特奖。

这一年里,一座座桥梁拨地而起,一条条高速向前延伸,一幅幅蓝图徐徐展开,新中国的交通事业正在阔步迈入如火如荼的大发展阶段。

……

但对1994年从遥远南方长江边的小农村,一个人在绿皮火车上站着颠簸了40多个小时,远赴东北沈阳求学的王江平来说,我国交通事业展开的的壮阔画面这一切暂时都距离他太远。然而,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身处其中的每个个体,无疑例外都会被裹挟其中,在带有时代印记的道路完成人生的新转折。这对于我们故事的主人公——王江平来说,概莫能外。

“从沈阳北站背着编织袋走到224路公交车站,看见前所未见的过那么长的公交车他甚至找不到车门,多次扒拉车厢链接帆布失败后,最后还是从左侧司机门爬进了公交车”,二十多年后,回忆起刚刚踏上黑土地时候的那段时光,王江平笑着用一句东北话做了总结“懵圈”——“刚刚到达学校的时候,模模糊糊听到老师用当时还很不习惯的口音告诉我DAOQIAO专业在东院,我还用乡音咕哝了一句,我是交通土建专业啊。”

迷迷糊糊、满头雾水的王江平初来乍到,不光不知道专业到底是要干啥?甚至对这个自己将朝夕生活四年的学院,他也一无所知:“我原来想当一名老师,只不过湖北高考分数线太高了,并没能如愿进入向往的大学。”

人生地不熟的王江平,索性常常一个人窝在宿舍里。他至今能记得躺在学校东院某个宿舍的那段光阴,那块天花板上的迹迹划划,那间屋子里不同于家乡的北方的味道,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数十年久久不散。

在懵懂无知和新鲜有趣的叠加刺激下,王江平封闭的内心终于开始活跃起来。他开始熟悉这座象牙塔里遇到的一个个人,熟悉了自己晨读暮思的一门门课程,一切变得熟稔起来,大学也变得可亲起来,长江的孩子王江平也终于知道了,将改变他一生的这个地方真正的名字不是“刀鞘”,而是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交通土建专业,他也逐渐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未来将是在祖国的壮美山河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梦想的种子已经萌芽,未来的征程始于足下。从清贫岁月中走来的王江平开始了如饥似渴的学习之旅。 微积分、线性代数、物理、化学……这些他原本都已经在高中期间夯实了基础的课程进一步得到提升巩固,此外,精力充沛的他又将目光投入了理科生原本比较薄弱的文史哲:“在夜逛文化路立交桥书市时,我突然为这个世界居然有这么多书、这么多好的文字而震撼,高中的煎熬、大学的无聊、离家的苦恼、生活的窘迫,这让我想起早间家人说的穷文富武,于是开始转向图书馆,从文字中寻找慰藉、寻找滋润。”

回顾那两年的日子里,王江平将它定义为“读诗抄诗,读哲学哲”。那段充实的日子中,博大精深的文史哲著作洗涤了他的心灵,也开启了他的智慧,让他渐渐意识到要想达到幸福的工作和生活彼岸,学好当下的专业更显弥足珍贵。他开始像身边的同学一样学习计算机,学3DS,学AutoCAD,学QB、学Delphi,并深深喜悦于计算机即学即用的美感。最后,他以自行编制的桥梁结构计算和AutoCAD AutoLISPADS二次开发自动绘图程序进行毕业设计完成了在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的学业。

在学习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在学习结构、桥梁、路基、路面……这些课程中,他设想着未来,他不惧野外的艰苦,他不惧机械的枯燥,他不惧无止的奔波,他却害怕存在太多的不知道。他开始寻求在道桥工程之上的那些经济社会领域的所以然。

他决定考研,换专业。

幸运的是,明德育人的大学老师们非常支持这个有思想、有闯进的“九头鸟”。在包龙生等大学老师的指导帮助下,他从无到有开始学习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运输经济、软件工程等知识,最后考入了号称公路桥梁“亚洲第一”、被誉为公路界“黄埔军校”的长安大学,攻读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

4年后的1998年夏天,站在离别的大学门口,凝望学校里的一草一木,回想起生活学习的日日夜夜,正在不断告别青涩岁月的王江平不禁感慨万千:“感谢沈阳建工学院,让我逐渐不再懵懂,让我开始学会思考。未来寻找人生的起点,必将从这里开始。”

二、 使命,在西北壮大

1998年,依然是难忘的一年。

这一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交通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交通部又一次面临机构改革。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组建,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即将重组。

也是在这一年,长江边的老家洪水肆虐,身为长江孩子的王江平,开始了一段在黄河边茁壮自己的新时光。

从东北辗转2000公里来到西北,十三朝古都西安的王江平人生的一个新的加油站。在这里他师从历任交通部科学研究院院长、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院长,现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的周伟教授,攻读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硕士。从此,雄伟壮阔的交通发展画卷在他面前更加清晰展开,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长安大学自有其作为公路界“黄埔军校”的大气自信,也给了王江平这个初来者最大的包容和鼓励。老师们对王江平相对扎实的计算机基础颇为器重,很快就给他安排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任务,甚至交给他一些学业、研究之外的工作去做。在此期间,王江平和同学们一起开始跟着老师开展西安高架路、天津路网规划、郑州路网规划、世行资金项目、交通部资助项目等工作。时时刻刻吸收交通科研工作的知识、技能,也让他意识到原来交通行业科研需要经济、社会、人文、科技、数学等更多领域丰富且深入的知识储备。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的一个金秋九月,得益于自己的扎实肯干、依托相对突出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手段,王江平被老师推荐到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实习。实习期间,他跟从现任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扬、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周晓航等前辈开始学习、从事各项交通科研工作,逐步接触到政策、规划、标准等交通科研工作,真切的认识到顶层设计工作的必要性,也从此有了为交通行业科研工作奋斗的使命感。

20015月正式入职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工作,同年7月以《基于软件新技术的GIS-T开发应用研究》论文顺利毕业并取得工学硕士学位,结束了他认为最为自在、最有收获、最为享受的三年学习生活。

三、 砥砺,与行业同行

又是三年时光荏苒。迈进新千年的中国交通人迎来了崭新的2000年。

这一年,交通运输部向国务院报送的法律法规草案有《收费公路管理条例》《道路运输条例》等。

交通部《公路管理条例》《高速公路管理条例》编制、修改研究工作完成。

急剧变化的时代,也给了年轻的王江平大展拳脚的舞台。20015月,尚未完成毕业论文的王江平正式成为千万北漂一族的一员,也就此真正开启了自己的交通科研工作之路。1998年启动重组的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成了他的工作单位。

从此开始,他日渐频繁出入那座1994年落成的交通部办公楼,国家层面交通行业诸多工作对他来说不再遥远,甚至开始成为他工作生活的重心。

公路网、综合运输、枢纽、可持续、绿色、信息化……一项项前沿科研项目,一个个主题交通研究次第展开;河南、河北、山西、辽宁、新疆……一个个省级交通规划,一个个城市交通规划,他从学习、参与、主持一步步走来,一个个落地。

工作17年,王江平主持了交通行业研究、技术开发和咨询项目近90项,其中省部级项目40余项;主要参与项目70余项,其中省部级项目20余项。20012011年期间,工作涉及综合运输、公路、运输枢纽、邮政、物流、交通运输经济和信息系统研发等交通行业多方向内容,承担了大量的国家交通行业战略研究任务,完成了广东、山东、河南等20多个省和北京、青岛等50多个城市交通运输规划工作。这些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创新性成果,填补了相关领域的多项空白,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1年是交通运输部接管城市公共交通的第二年。面对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病问题的日趋严重,王江平决定将研究重点转向城市交通领域。2011-2015年期间,王江平参与了国家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一序列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宣贯解读工作,参与策划和主持了十多个国家第一、二批公交都市创建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家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指南、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成本测算行业标准、政府购买公共交通服务模式设计与实施、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城市交通调查分析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票制票价、基于居民出行特征以公共客运为导向的换乘体系规划、交通影响评价国家标准等一序列研究编制工作,并为杭州、青岛等十余个中心城市和十多个地级市以及河南、山东等省的城市公共交通、城乡交通一体化、公交都市、综合运输的规划建设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研究成果被交通运输部和地方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广泛采用,多项研究成果形成了交通运输部指导行业发展的重要文件,被编制有关标准规范所采用。

十七年在交通科研工作中的砥砺前行,王江平深深感到交通科研工作创新无处不在,也鞭策他不断在创新发展的路上砥砺向前。

四、 创新,与科研存亡

此后的数年间,对历经风雨洗礼的王江平来说,工作的丰收季如约而至。

2004年,参与的“基于模糊数学和神经网络技术的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评价方法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7年,参与的《一体化公路客运换乘系统规划研究》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8年,主持的《东莞市公路网规划、公路客货运输站场布局规划》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优秀咨询成果奖

2010年,主持的《依托交通运输平台加快邮政业发展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二等奖。

……

17年来呕心研究,辛勤付出,王江平完成所在单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的第一个省级枢纽站场规划项目、第一个省级高速公路网规划项目、第一个省级农村公路网规划项目、第一次交通分析软件深度二次开发、第一个城市公共交通规划项目、第一个国家运输枢纽规划项目、第一个邮政相关项目、第一个公交都市发展规划项目、第一个城市公交都市发展水平评估和实施方案编制项目、第一个部颁规划编制指南文件、第一个部颁公共交通五年规划文件、第一个落地实施的公交购买服务制度设计项目等等。诸多研究咨询工作从理念、方法、技术和表现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创新。获得了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中国工程咨询学会优秀咨询成果奖1项,省级优秀工程成果一等奖1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7项。

前行脚步铿将有力,发展之路霞光万丈。不满现状的王江平响应行业创新号召,在领导支持下成立了研产一体试点交通数据技术创新团队。研究重点转向交通模型、数据技术应用、交通仿真与决策支持应用技术、数据技术支持的城市公共交通投融资等内容。他继续带领城市交通数据技术创新团队和交科院技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努力走“咨询工具化、工具产品化、产品系统化、系统平台化,平台智能化”研产一体的发展道路,共同实现团队每个成员的社会责任感、职业自豪感和个人荣誉感。

来路千万里,光阴弹指间。站在2018年的新日子里,回眸过去的光阴——1994年的那个夏天,那趟绿皮车、那张位于上铺的木床、那些校园里的知了声和满大街的东北话,一切依然那么亲切,那么生动,恰如长江男孩王江平遇见这一切的第一眼,永生难忘。

 

 

关闭窗口
 
line